港股入门:汇率风险和联系汇率制度~!

首页 > 明日股市预测 >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1-02-25 08:18:04
  各位投资者朋友晚上好,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香港市场的知识,也为各位有兴趣投资港股市场的朋友做些科普。

  熟悉香港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香港做买卖用的是港币,而港币和美元是用的联系汇率制度。而在1997年的时候这个制度曾经一度受到冲击。

  大家可能会疑问为什么香港不用浮动汇率而是要和美元挂钩呢?本文会为大家详细介绍什么是汇率,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历史。

  当然如果你是做外汇交易的朋友,这个知识对你也有帮助~!

  汇率到底是什么?

  金融经济类专业的同学都听说过购买力平价之词。购买力平价的定义是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我们还会举例子全球麦当劳的巨无霸的例子,一份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在中国为20元人民币,在美国为5.3美元,由此来测算,那么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应该为1:3.78。假如由同一个地产开发商,在美国硅谷和中国深圳建一个完全一摸一样的住宅楼,那么计算出来的比例而还成立吗?

  理论上,根据我们课本上的购买力的定义,用巨无霸计算出来的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应该为1:3.78,然而现实是这样吗?那国与国之间的汇率到底是怎么确定下来的?依然是经济学里的坚如磐石的国与国之间资源禀赋的供需定理决定的。

  影响汇率因素

  曾经国内的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中国在2000年以后加入了WTO,加入了国际贸易的大潮,逐渐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生产的产品质优价廉,这时候外国人对中国资源的需求就在稳步上涨。他们愿意以他们手上持有的外币,换取那些在中国国内用人民币标价的资源。而由于他们的需求增加,当他们以手上的外币换取人民币的时候,他们少换得一点人民币也愿意,这就是人民币的升值。

  那么决定汇率的因素具体有哪些:

  1)国际资源供求关系。简单点理解,外国人愿意以他们手上持有的外币,换取那些在中国国内用人民币标价的资源。

  2)货币发行量。在国与国之间的资源稳定的前提下,一个国家的发行的货币越多,那么该种货币的就越不值钱,也就是贬值。

  3)外汇管制。汇率波动对从事国际贸易交易的公司来说,是非常大的风险。国家为了稳定汇率在一个稳定的范围波动,就会通过行政手段对其管制,控制其国家货币汇率的变化。

  「不可能三角定律」

  这三个因素之间是有冲突。第一,国与国之间资源的供需决定了汇率;第二,货币发行量又决定了汇率;第三,政府的意愿、政府采取的行政手段又决定了汇率。到这里,经济学就有一个关于汇率的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定律(The law of impossible trinity)」。

  「不可能三角定律」也称为「蒙代尔定律」。在汇率稳定、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变量中,一个国家只能三者取其二,不可能三者总揽。

  资本的自由流动,本国的货币和外币之间可以自由地流动、自由地兑换。

  汇率稳定,稳定的汇率对国际贸易而言特别有好处,政府希望达到一个稳定的汇率。

  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很多政府希望通过中央银行来调节本国货币的流通量。通过调节本国货币的流通量,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央行控制本国货币流通量,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

  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国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监管能力偏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

  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历史简介

  1863年至1935年-银本位制时期

  基于英国殖民地政府尝试推广英镑不果,到了1863年,香港政府宣布以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作为香港的唯一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自己的银元。如此直到1935年,香港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制。

  1935年至1972年-与英镑挂勾

  由于后来的全球白银危机,白银兑黄金的价格异常波动,所以香港银元兑英镑及其他金本位货币的汇价时有变动。到了1935年11月,银价急升,中华民国弃用银本位制,香港立即跟随。

  1935年11月9日,政府宣布放弃银本位制,以港元为本地货币单位,并按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将港元与英镑挂钩。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规定银行需向外汇基金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发行港元纸币[12]。奠定日后货币发行局制度的基础。

  1972年至1974年-一度与美元挂勾

  其后,因为英国经济实力减弱,以英镑作为港元的支柱,变得愈来愈不可靠。1972年6月,英镑开始自由浮动。港元曾一度与美元挂勾。初时是5.65港元兑1美元,在1973年2月改为5.085港元兑1美元。

  1974年至1983年-自由浮动及危机

  1974年11月,因为美元弱势的缘故,港元又改为自由浮动。初时还运作得顺利,然而,由于当时的货币政策架构尚在发展初阶,未足以取代依赖外国货币价值来定位的货币架构,同时又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因此,香港经济步入动荡期。

  自1977年始,各种问题,包括贸易逆差、货币贬值、通胀高企等开始浮现。1980年代初,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令人信心尽失,港元大跌至1美元兑9.60港元,比1982年底下跌48%。

  1983年-至今-实施联系汇率制度

  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安定民心,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由当时任职财政司的彭励治颁布联系汇率定位,并于同年10月17日正式开始运作。港元再度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75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

  香港的货币局制度:放弃发钞权

  香港,实施的是「货币局制度」。在「不可能三角定律」里面,他们选择了外汇自由流动和固定的汇率这两项(第三种情景)。

  在香港,外币跟港币之间是自由兑换的,而同时港币跟美元之间的汇率是永远不变的,钉在了一美元兑7.8港元之间。在「不可能三角定律」里面选了这两个选项以后,第三个选项,也就是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量的控制权就得放弃。

  我们国内的一位经济学家形象地这样形容港币:在香港,金融管理局没有能力去控制港币的发行量,整个港币的发行制度,跟我们以前很多大学里面发行的菜票、饭票是一样的。你拿一块钱来就换一块钱的菜票,你用不完把一块钱的菜票还给学校,学校就还你一块钱。与du场里面的筹码同样的制度。一块美元就换7.8港元,7.8港元也能换一美元。这样子的话,如果美元发生通货膨胀,香港就发生通货膨胀;如果美元发生通货紧缩,香港就发生通货紧缩。

  理论上讲,香港的整个货币管理局只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所有的兑换任务了。它对港币的流通量没有酌情权,也就是说没有调节的能力,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那是因为滥发货币制造通货膨胀,是许多政府难以抑制的诱惑。

  通过这种货币局的制度,比如港币跟美元挂钩的制度,就把货币当局调控港币发行量的双手给绑起来了,他们只能无所作为,这对一个小地区而言是有好处的。

  他们的潜台词是:「我们相信美国人在发行货币的时候会更谨慎,我们把我们的小船绑到了美国这艘大船上面,这总是安全一点的,万一连这艘大船都沉没了,我们也没话可说了。」

  结语

  香港是一个政治和经济独立的城市,属外向型开放性经济体。而且香港政府奉行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联系汇率有助稳定香港经济,减低外国经济及汇率上的波动对香港做成的冲击,亦可减低与香港从事贸易及外国投资者在香港投资的汇率风险。

  自1983年实施联汇制度以来,港元汇率面对外来震荡仍能保持稳定。经历了1987年股灾、1990年波斯湾战争、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4至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至98年亚洲金融危机,联汇制度却仍然未受影响。在过去36年来,联汇制度曾经历多次市场震荡的考验,但一直运作顺利。

  下一期 和大家分享一下想要做好港股,需要关注那些消息~!

声明:本文股票数据及文字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只提供参考,股民朋友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在做投资判断,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文章标题:港股入门:汇率风险和联系汇率制度~!

链接地址:http://www.gupiaotuijian.net/ping2021022528715855.html